姜堰二中

人气指数:101 页面更新时间:2022-03-31 20:24
网站介绍

“姜堰市第二中学”源于1943年由泰县抗日民主政府创办的“泰县第二中学”,1974年成为公办完中,1983年8月成为县属中学,1993年11月迁至现址,1995年成为江苏省首批新增重点高中,2000年成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,2003年转为江苏省首批四星级高中。现有66个班,近4000名学生,260名教职工,占地164亩,建筑面积为52161 M2,绿化35746 M2,学校固定资产近1亿元。系江苏省贯彻两个条例先进单位、江苏省群众体育先进集体、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、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、江苏省首批绿色学校、江苏省园林式单位、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等,1996年至今蝉联江苏省文明单位、泰州市文明单位称号。
我校坚持开展教科研,并以此不断更新教育教学与管理的理念,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综合素质,不断提高我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,促进了我校全面、科学和可持续发展。
一、坚持本色
我校生源主要来自姜堰市,以中等生为主。长期以来,我们把“培养具有健全人格、良好学力和创新精神的中国现代人”作为育人目标,以发展学生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己任,既重能力培养,又重品德修炼,既关注现实,又面向未来,既发展自我,又服务社会,踏踏实实推进素质教育。
近年来,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进一步认识到,教育首先应该是“人”的教育,而不是知识、文化或政治、法律的传授和灌输。教育基本的任务是教学生如何去发现生活世界中的真诚、善良和魅力,教他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融入社会、理解他人、关爱生命。现代学校教育目的应该是多元的,既注重人的个性培养,弘扬人的主体价值,又促进人的不断社会化,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,形成学生的自强意识、责任意识、合作意识、创新意识等,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、选择能力、反思能力、创造能力、审美能力以及高尚的爱国情操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、法制观念、正确的人生观、健全人格、科学精神、环保观念等,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个性化的具有健全人格、良好学力和创新精神的现代人。基于这样的认识,我们组织全校教师认真研究、反复论证,邀请省教科院专家指导并参与修订了学校“十一五规划”,明确了“坚持本色,解放智慧,追求真理,学做真人”的“本真教育”理念。
我们一切以学生的发展、民族的发展为本为真,实事求是,求真务实,追求真理,遵循教育规律,遵循学生发展规律,不急功近利,不做表面文章,不搞形式主义,踏踏实实地进行高中素质教育的探索。
德育工作中,我们根据学生特点,着眼健全人格的塑造和未来发展。在加强爱国主义、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基础上,突出如公民道德规范、社会主义荣辱观等主题教育,同时狠抓行为规范和心理健康教育,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。
坚持开展“立志报国、磨炼成人、勤奋成才”的系列教育。对高一新生重点进行理想教育,对高二学生重点进行磨炼与成人的教育,对高三学生重点进行勤奋与成才的教育。
从狠抓常规入手,着力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。加强班级常规的管理和考核,实行班主任负责制。以校风建设和二中“超越”精神教育为抓手,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,寓教于乐,寓教育于活动之中,既规范了学生的日常行为,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、自豪感,提升了校园文明层次。
重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。我们突出了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策略研究,班主任、科任老师以及管理人员能从自身的工作出发,研究学生,研究学生的心理,研究教育的艺术。建立民主、平等、和谐的师生关系,以学生为本,热爱学生、贴近学生、尊重学生、理解学生、爱护学生,多与学生沟通,倾听学生的心声,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,为他们化解心理压力,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素养。我们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,长期开展心理健康咨询,从2007年起,对全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情况调查分析,建立了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,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。定期召开学生成长座谈会,对问题学生实行班主任、科任教师责任制,责任到人,跟踪到学生的学习、生活、家庭,保证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在时间、空间和教育内容上不留空白。姜堰市政协、关工委曾专题推介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经验。
教学工作中,我们始终关注中等生的发展。尽管生源素质无法与一流学校相比,但人人都上大学、个个都上好大学无疑成为社会、家长和学生的对我们的期望,他们对我校的期望值却是一流的。我们如果一味地抓拔尖、搞竞赛,势必忽视了对绝大多数学生、尤其是中等生的培养,结果肯定是尖子生不尖、不多,而数量庞大的中等生又要受到影响;如果我们将更多的中等生培养成优等生,或者达到他们预期的升大学的目标,让更多的平凡苗开出优秀花,那么,从升学这个角度来看,我们的教育就是成功的。况且,绝大部分考试成绩在中等水平、甚至在中下水平的学生,并不是智力上有问题,而是在知识上、学习方法上以及学习习惯上存在着某些缺陷,通过有效的矫正、训练,应该有较大程度的提高,这也是中等生能够较好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基于以上的现实和认识,我们因中等生之才而施其教,把教学的关注点放在中等生身上,通过抓中间的整体提高来促两头即优等生的拔尖和后进生的进步。学习过程中,我们从掌握好各学科的基本概念、基本规律入手, 强化基础知识、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教学,备教材、备学生,让更多的学生在课堂上得到提高,让他们对学习有兴趣、有信心,积极主动思考,不断提高能力。
二、科学发展
我们以科研为抓手,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,以发展教师来发展学校、发展学生,全面提高教学质量。
我校的教育科研坚持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相结合、与学生“终身学习”目标的实现相结合、与素质教育的整体推进相结合、与教师的发展相结合、与学校的发展相结合。2006年之前,学校承担或参与了9项地市级以上课题研究任务,其中4项省部级、1项国家级课题,教师发表、获奖论文累计700多篇;连续5次荣获省“五四杯”论文大奖赛组织奖,50多人次获等级奖,多次被评为省教科研先进集体,系江苏省教育科研基地。2007年,我们又申报了国家级课题《本真教育:素质教育的校本化研究》以及《走向青春文化的本真教育实践研究》、《学科建设与教学创新研究》等2个省级课题课题,我们根据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,从素质教育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、我校本真教育的经验与理性思考、普通高中本真教育目标的建构、走向青春文化的德育实践研究、本真课堂的实践探索、基于本真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、学校本真管理文化的研究、本真教育实践中的学生发展案例研究等多个方面展开,教师的参与率达100%。
我们用教科研这个线将每个教师的学习、工作串联起来,统一大家的发展方向,明确人生追求的目标。学校建立了配套的考评和激励机制,把科研意识、科研成果列为对教师考核的硬指标,并记入教师的业务档案,考评结果直接与教师的聘用、奖励等挂钩,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科研积极性。实践证明,教师参加教科研可以显著提高素质:明确了教育规律,了解了教育发展的新趋势,提高了教育理论修养,端正了教育观、人才观、质量观、教学观和师生观,使自己的教育观念得到全部或部分重建,逐步形成了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的自觉意识,养成了对自己教学活动的经常性反思的的习惯,提高了教学监控能力。相当一部分教师已由原来的只管教书转变为怎样教好书,怎样让学生学会、学好、会学。
我们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课题来研究,注重内涵发展,全面提升素质。
提高教师对事业的认同感。我们组织全体教职工参与修定了《本真教育理念下学校发展愿景---(2006.8-2011.7)》,明确办学理念、品牌特色、发展目标,并通过宣传和有步骤的实施,让规划成为大家的共同愿景,不断增强执行实施规划的自觉性,提升学校的凝聚力和发展力。
为教师的发展搭建宽广的平台。我校制定了“以发展教师来发展学校”战略。2001年“十五规划”中提出“在10年内培养10名在省内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名特优教师,30名泰州市、姜堰市名师和学科带头人,100名姜堰市学科带头人及校内名教师”的“131校内名师工程”,旨在引导教师正确认识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的关系,鼓励教师不断超越他人,超越自我,成名成家,实现人生理想,为学校发展、学生发展作出积极贡献。
学校为教师发展搭建了宽广的平台,以活动促教师,以群力促发展。多年来坚持每周轮番听课和评课制度。加强对课的研究:名优教师示范课、学科专题研究课、青年教师展示课,以及根据不同性质确定的各类课型的研讨课等,在各类研究课中,发现问题,寻找措施,掌握规律,通过系列教学活动推进了课堂教学优质化,保证正常的教学高位优质地运行。
实施名师工程,举办青年教师学校、青春文化学习社,承担各级课题研究任务,开展教育科研、选派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、开展各种竞赛,通过教学新秀、教学能手、教学骨干和校内名师的培养选拔,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学科带头人、名师、特级教师、教授级高级教师的角逐等等,让教师在学习中、在活动中、在追求中得到发展。经过努力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。目前有全国优秀教师1名、省优秀教育工作者3名、特级教师4名、省“333人才工程培养对象”3名、泰州市名校长1名、泰州市名教师5名、泰州市“311人才工程培养对象”10名,姜堰市、泰州市学科带头人20名。
发挥名优教师的辐射示范作用。我们通过加强对名师的考核,通过名师示范课、教科研成果汇报、培养青年教师成果汇报等形式,巩固了名师队伍建设的成果,壮大了名师队伍,放大了名师影响,提升了学校品位。
为了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,我校成立了以名优教师和市级学科带头人为主体的学科专家组,构建了“校长室-教务处-学科专家组”和“校长室-年管会-备课组”的常规教学管理体系,明确了学科专家组其指导、监督和考核学科教学的职能,即根据学校、教师、学生、学科的特点,科学制定本学科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,指导各年级备课组有效地开展教学研究;专家组成员主动开放自己的课堂,同组教师随时可以推门听课,每学期还要在同组及更大范围内上公开课、示范课、观摩课;教学资料与同组老师共享,并上传至校园网,作为学校资源库的永久性资料。
实行三级联动,加强学科组建设。在对课程计划、教学计划、教学内容、难易度等细致研究的基础上,将高中三年的目标合理分解到各年级,高一、高二备课组参加高三的集体备课,共同探讨适应高考的新路子、新思维,解决教学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。教务处、学科专家组、教研组加强对教学、教研以及考试的领导,加大了对过程管理的力度。
我们在各学科组建立了学科专家组,为学校领导规划和指导教学建言献策,为备课组定向把关,为高三复习张目积材。学校规定每个备课组都由名优教师把关,从教案到课堂教学设计通盘考虑,确保优秀教师资源效应大化。每一次集体备课都做到定计划、定地点、定内容、定中心发言人。研究教学内容,定教学设计、定作业设计。既不走过场,也不一人设计,大家享用,坚持在集体讨论中共同提高。在高三备课组中建立了中心备课组,负责研讨和制订复习方略,审核教学案和作业;解决青年教师在复习教学中的困惑与疑难。我校部分学科在高考中超越出省均分20分左右,数学、物理、生物、政治、地理等学科成为学校的优势学科,多次承担泰州市数学、政治、生物学科的教学研讨活动。
坚守课堂主阵地,坚持以学生为本。
针对学生实际,我们夯实基础,注重灵活,主攻双基,狠抓课堂,实施有效教学。基础年级及高三新授课都十分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,坚持起点低一点、坡度小一点、节奏慢一点,勤反馈、及时补,不放过一个知识重点、难点和盲点,实行日日清、双周练、月小结;实施变式训练和滚动递进的教学策略,强化知识的灵活运用,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。
我们不仅认真研究教学,研究高考,保证教学对路,而且认真研究学生,关注学生个体,尊重学生和学生家长,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。主抓中等生,发展特长生,不放过任何一个问题学生。教学过程中,教师积极采用行动研究法、教学“跟进法”,做到发现一个,研究一个,解决一个,加强教科研的针对性、实效性,抓典型案例的推广和应用,以点带面,保证了大面积丰收。
在提高传统学习方式有效性的同时,积极倡导自主、探究、合作的学习方式,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,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。复习过程中,重视抓学生“错题集”,重点关注过程的错误和关键步骤上的错误;抓作业点评,找出错的原因,解剖学生错误的思维方法;让学生错题重做,从中掌握解题的正确步骤,体会学科思想方法;是实施变式训练,将易错题“变形”,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。
加强中等生的教学研究,以中等生学业水平的提高促进全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。认真做好中等生的教育教学工作,特别是把高三中等生的复习工作作为提高教学效率、备考水平、实现大面积丰收的关键,实施了“夯实基础、主攻中档题;科学选题、强化针对性;优化过程、提高实效性”的教学、备考策略。
实行校本化,教学减负增效。我校教学资料校本化工程在教学设计、学生作业设计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,积累了不少具有系统性、针对性、跟踪性、实用性、有效性的资料,形成结构合理、体系科学、方便实用、资料翔实、特色鲜明的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。由教务处牵头,各学科以组长和名优教师为主体,积极推进学案、教案一体化进程,所有的教案、讲义、作业都由教师自编,不盲从外地经验。在选择例题、练习题时坚持“选编、改编、自创相结合”的原则,同时收集学生作业中的错误,跟踪到作业中去。在选题上,注重渗透学科教学思想,使得练习成为拓展知识、培养思维、形成能力的重要的教学组成部分,形成校本化题库。校内学科命题小组还进一步加强对命题工作科学化、规范化的研究,发挥考试对教学工作的指导功能。校本化将二中的教学思想落实到了每一份教案,每一份作业,成为我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新的增长点。
我们通过抓课堂、抓中等生、抓校本化等措施,发挥名优教师的辐射作用,全面提升学生素质,实现了“低进高出,高进优出”的超越。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奖人数逐年增加、获奖层次、高考本科录取率逐年稳步提高,连年受到市委、市政府嘉奖,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认可。2007年重点本科及本二达线人数均名列姜堰市第一,2008年章雪萍同学摘取了姜堰市高考状元的桂冠。
三、不断超越
我们立足于战略上主动、战术上领先、环节上精细,通过制定规划、明确发展目标来鼓舞师生斗志,通过改革突破发展的瓶颈,通过主动发展不断打造学校品牌、提高办学质量。
科学规划,加速发展。在省教科院领导、专家的参与下,我们本着“实事求是,合理规划,科学发展”的原则,制定了新的五年规划,修正和发展了本真教育理念,以铸造本真教育品牌为抓手,明确了队伍素质提高、学校文化建设、课程教学创新等重点工程,确立了建立愿景、目标管理、外部支持、校本发展、科研引领、文化自觉、抓住机遇、超越发展的推进策略,细化了德育、教学、科研、管理等诸方面的目标和措施。围绕规划精心组织实施,学校走上了规范、有序、快速发展的轨道,减少了盲目性、随意性。我们主动发展,主动思考学校定位、发展的目标、思路和策略,抓住一切有利于学校发展的机遇,以跨越式的发展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、以宏伟的目标来激励师生团结奋进开拓创新,以优良的业绩赢得老百姓的信任。
树立经营学校的意识。加强法治意识,如在涉及到未成年人保护、招生、收费、招标投标、领导干部廉洁等问题,严守底线,不越雷池半步。增强效率效益意识:从效益大化出发,充分考虑投入与产出,节约运营成本。如面对生源高峰期,我们从长远考虑,合理控制办学规模,确保生源高峰期后无闲置的硬件设施和富余的师资;在提高教学效率上,我们通过团队协作、学科组整体推进策略,实现了优质师资效益大化;在管理上,我们强化了年级管理委员会的职能,横向到边,纵向到底,减少了管理的中间环节,杜绝了人浮于事的现象,提高了管理效益。在后勤管理上,我校率先推出了“首问负责制”、“服务承诺制”和“责任追究制”,不断强化后勤部门的服务意识,提高人员素质。确立品牌意识:我们成功的铸造了名师品牌、青年教师品牌、精品学科品牌、教科研品牌、校园文化品牌、普通生源一流质量品牌,提升了教师整体素质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,增强了学校发展的后劲。强化在差别化竞争中获取优势的意识:面对强手如林的竞争态势,我们的策略是“人无我有,人有我好,人好我转,错位竞争,田忌赛马”,不与别的学校硬拼硬比。应对新高考,我们科学选科,优化师资配置,发挥精品学科优势,并根据学生特点,重点抓好中等生的发展,抓中间促两头。强化细节决定成败的意识:即战略上主动,战术上领先,环节上更要精细。
重点抓好以“青春文化”为主体的学生文化建设。我们通过加强学校的文化建设,规范师生行为,陶冶师生情操,提升学校品位,促进了和谐校园的建设,使得学校成为师生健康发展的精神家园。
以青春文化建设为载体,积极、主动、创造性地开展适合二中学生特点、体现二中人精神风貌、学生喜闻乐见、具有青春活力和教育意义、能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的系列活动,比如,国旗下讲话以及利用重大节日对学生进行系列教育活动,开展艺术节、科技节、英语节、歌咏比赛、广播操比赛、作文大赛、读书比赛,发挥《鹿鸣教育》、《雪龙文学》、《起跑线》、“青春校园广播电台”等两刊一报一台的作用,让师生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表现自我思想,展示个人才情。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情感熏陶和价值引导,提高学生的文化内涵、审美趣味,增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约束力,努力使和谐融洽、朝气蓬勃、积极进取成为校园的主旋律。
努力实施文化管理。加强组织文化建设,进一步明确学校办学目标、办学理念、发展定位、实施策略,加强校风、教风和学风建设,积极营造“科学、和谐、高效”和有利于教师、学生、学校同步健康发展的组织文化环境;加强系统的、整体的、科学的和具有导向性的制度文化建设,发挥制度的导向、激励和约束作用,规范管理、教育、教学等行为,营造竞争、合作、超越、创新的文化环境;加强精神文化建设,努力建设一支具有二中本土文化气质的教师队伍,传承与创新“自强自信,顽强拼搏,创优争先”二中精神,不断丰富“超越”的内涵;加强教师学习文化建设,通过学习新方法、新技能,促进自身专业知识的增长,引导教师把学习当做每天的工作,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,并以此积极影响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。



电话:(0523)88060440    
地址:江苏省姜堰市淮海东路268号   
邮编:225500
邮箱:wswys@163.com

免责声明:
此页是<姜堰二中>的介绍页面,并非官方站点,我们收集于网络只为广大网民快速查询提供帮助。
如涉及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30日内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